(中国这十年)通途托起台农“种苗”梦

  中新社厦门7月20日电 题:通途托起台农“种苗”梦

  作者 杨伏山 叶林蔚

  “各位乡亲,大家好……”晚上6点,台湾农技专家曾明宝都会准时坐到公司的办公桌前,开始他每周五天固定的电台直播。

  “大陆对外经济发展迅速,出口贸易发达,能够获取很多在台湾得不到的讯息。把这些讯息传递给台湾的乡亲们,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曾明宝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2014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园艺研究所的台胞曾明宝跨海前来大陆发展事业,担任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投身种苗的嫁接培育。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托起了现代农业的广袤前景。”这是曾明宝在大陆就业创业近十年最为深切的感受。

  谈起第一次去福建龙岩漳平市的经历,曾明宝迄今记忆犹新:一路上奔波劳累,同行的朋友都说下次不再来了,“骨头都要散掉”。

  闲聊间隙,曾明宝打开手机地图,导航显示从前六个多钟头才能到达的漳平市,如今一个半小时就能抵达:一路穿过不计其数的隧道和桥梁,小路变大路、县县通高速,“真是太神奇了!我们的机会就在这里”!

  曾明宝告诉记者,台湾在农业方面有很多很好的品种,但市场很小,而大陆幅员辽阔、需求多样。“阡陌变通途”的加持,打通了农产品的运输瓶颈,每个产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市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厦门同安人不太吃辣,我们产出的94辣椒就主供外地,在卖得最好的新疆乌鲁木齐市场,他们炒着当菜吃。”指着另一款1361辣椒,曾明宝亦颇为自豪,“1361辣椒每天在上海销售高达15吨,而且供不应求。”

  把台湾的技术和大陆的市场两方面优势结合起来,百利种苗的蔬菜种苗事业不断做优做强。辣椒、茄子、黄瓜、番茄、苦瓜……在百利种苗园内一个个玻璃育苗棚里,每个时节都有不同的蔬菜种苗悄然生长,再被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如今人们的饮食观念也逐渐转向,实现吃“饱”以后更要追求吃“好”,萌生更多品质提升需求。

  在曾明宝看来,“良种+良法+良品”是现代农业的“芯片”,要提供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质、抗病、高产优良品种,还要努力推广新的栽培模式和先进技术,一系列优惠政策令企业研发投产底气十足,“生产销售农产品免征增值税、购置机器的补贴政策等等,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公司平均每年投入5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种苗的研发培育”。

  有了政策扶持,企业也逐步向智慧农业领域布局,园区内的智能天气观测设备可以结合温度、湿度、风速智能运算,计算出农作物第二天需要的浇水量,通过智能变量浇水系统实现精准浇灌;检测仪器可以对土壤、植物病理进行监测分析……

  如今,百利种苗每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等数亿株,占据了福建省内60%的市场份额。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曾明宝的“种苗”梦也在进一步做大,积极“走出去”布局东南亚市场。“现在我们致力开拓泰国、越南、印尼、菲律宾这些东盟市场,未来前景看好。”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