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成都疫情防控期间的暖心“侨力”:“尽己所能,传递一份温暖”
成都9月8日电 题:成都疫情防控期间的暖心“侨力”:“尽己所能,传递一份温暖”
记者 岳依桐
发出门卡、维持秩序,提醒民众亮码扫码、保持一米核酸检测距离……8日,非洲归侨、天府新能源研究院市场主管邓立仍坚守在志愿者的岗位上。“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能够为大家服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今年41岁的邓立曾侨居非洲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多国11年,去年10月回到成都。“作为侨界人士,我愿意回馈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与祖国的感情是无法割舍的。”邓立说,“在海外工作、生活期间,自己从未忘记故乡,愿意尽己所能,为邻里、为成都传递一份温暖。”

在邓立看来,侨界人士不仅活跃在志愿者岗位上,更充分发挥资源和人脉优势,在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服务。“值得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侨界青年开始发挥作用。未来只要成都、祖国有需要,我都会挺身而出。”
为遏制疫情蔓延,在全市全员开展多轮核酸检测后,成都市继续深入推进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自8日0时起分区分级实施社会面管控措施。本轮疫情暴发以来,有众多像邓立一样的侨界人士踊跃投身防疫一线,贡献侨力。

在都江堰,成都东软学院教师、侨眷宋杨也正配合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还上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我的舅舅和爷爷在南非工作,他们一直都非常关注祖国的疫情防控情况。”今年28岁的宋杨告诉记者,自己在开展志愿工作期间,都带着海外亲属对故土的一份关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初期,舅舅和爷爷在海外得到了国家的帮助,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这段时间视频通话时,他们都很关注成都疫情防控的进展。”宋杨说,虽然一开始不是很习惯穿着防护服长期工作,但家人都对她当志愿者这件事感到骄傲,她也越来越有干劲。

连日来,崇州市元通镇三合堰村岷江塑胶有限公司一厂区的食堂都十分忙碌。“了解到村里近百名医务人员及社区工作者每日用餐面临一定困难后,我就带领企业志愿者团队,每日为他们准备热汤热饭,再送到核酸检测点位。”崇州市新侨代表、该公司副总经理赵蓉介绍。

“本来厂里也在进行闭环生产,能利用厂里的食堂帮助他人,我义无反顾,必须支持、配合。”今年30岁的赵蓉告诉记者,自己9月1日便联系米面粮油的供应商,每天供应双倍物资。“每餐两荤一素,一汤一饭。做好了就用小货车送到点位分发。”

“作为侨界人士,作为中国青年,我希望能够尽可能为社会带来正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希望能带动更多人站出来,共同传递温暖。”赵蓉笑道,“希望成都早点好起来,所有人都健健康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