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8月25日电 (记者 张强)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席峰25日介绍,十年来,安徽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加快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安徽森林覆盖率达到30.22%,超过区域生态状况良好的国际公认水平,支撑长三角生态屏障的作用更加明显。
当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场在合肥举行,席峰介绍了在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的十年里,安徽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席峰介绍,十年来,安徽坚持共抓大保护,强力推进长江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2021年,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2.7%,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持续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新安江黄山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水质优良比例始终保持100%,每年向浙江送去70亿立方米好水。
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水生生物资源恢复趋好,长江刀鲚资源密度显著上升,安庆段江豚种群数量由2015年130头左右上升到2021年200头左右,巢湖已成为东方白鹳的稳定越冬点,越来越多河湖恢复生命、重现生机、绽放美丽。
2021年,安徽PM2.5平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4.6%,地表水总体水质优良比例83.5%,劣Ⅴ类断面比例为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90%。2021年,安徽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3.4%,连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着力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解决。2017年以来,三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96个,已整改238个;转办信访件10078件,已办结10032件;四批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69个,已整改52个;省级督察交办问题2778个,已完成整改2307个;转办信访件13871件,已办结13855件。这些突出问题的整改,不仅为长三角区域污染治理提供了支撑,更是夯实了长三角绿色底色。(完)